
期刊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内惟一涵盖消化外科各领域的高水平专业期刊。该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 IPD)、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等收录。办刊宗旨:传播国内外消化外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经验,立志成为联系国内外消化外科同道的纽带,推动我国消化外科学的发展。办刊方针:着重提高,兼顾普及。学术内容:涵盖消化外科各领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脾及其相关的血管、内镜、介入治疗、外科营养支持等研究。
倍特药业冲击8亿抗真菌药市场
时间:2025-07-17 11:53:45
近年来,抗真菌药物市场持续升温,其中三唑类药物的竞争尤为激烈。作为国内全身用抗真菌药领域的重要玩家,倍特药业近期因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的仿制药上市申请引发行业关注。若获批,该公司将成为该剂型国产第二家生产企业,直接切入年销售额超8亿元的市场赛道。这一动作不仅标志着企业产品线的扩容,更折射出国内药企对高价值专科药市场的卡位争夺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口服混悬液:剂型优势与市场主导地位
泊沙康唑作为第二代三唑类抗真菌药,凭借广谱抗菌活性(覆盖念珠菌、曲霉菌甚至罕见的毛霉菌)和良好的安全性,被国内外指南列为侵袭性真菌感染防治的“黄金标准”。其口服混悬液剂型在临床中具有独特优势:无需静脉注射的侵入性操作,尤其适合长期预防性用药或门诊患者,成为销售额占比最高的剂型。米内网数据显示,泊沙康唑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的年增长率稳定保持两位数,口服混悬液更是贡献了主要增量——这一现象被业内人士比喻为“真菌战场上的口服弹药库”,既满足治疗需求,又降低医疗成本。
8亿市场的国产化突围战
当前国内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市场仍由原研药企主导,但仿制药的陆续入场正在改写格局。倍特药业此次申报若成功,将紧随首仿企业之后,成为国产第二家供应商。值得注意的是,该品种所属的全身用抗真菌药领域已形成“强者恒强”的竞争生态:头部品种伏立康唑(同为三唑类)年销售额峰值达38亿元,其中注射剂占据60%份额,而倍特药业同期布局的注射用伏立康唑仿制药若通过一致性评价,有望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这种“口服+注射”双线布局的策略,被分析师形容为“在抗真菌赛道同时下注大小王”,既能覆盖不同临床场景,又能对冲单一剂型的政策风险。
倍特药业的抗真菌版图野心
从现有产品线来看,倍特药业已在全身用抗真菌领域拥有8款获批产品(包括氟康唑胶囊等传统品种),另有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和注射用硫酸艾沙康唑2款在审。其特别之处在于精准押注高增长细分领域:泊沙康唑针对的是侵袭性真菌感染这一临床需求迫切的赛道,而伏立康唑片与注射剂则瞄准年销售超10亿元的“现金牛”品种。这种“老药保基数、新药拓增量”的组合拳,使得该公司在跨国药企与本土龙头(如正大天晴、丽珠集团)的夹击中逐渐崭露头角。
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变量
带量采购的常态化正在重塑抗真菌药市场格局。原研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尚未纳入集采,但仿制药的上市将加速价格竞争。行业观察人士指出,倍特药业若能凭借成本优势抢占20%市场份额,仅该单品即可贡献超1.6亿元年收入(按8亿元市场规模估算)。更长远来看,随着分级诊疗推进,口服剂型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潜力尚未完全释放——这或许解释了为何企业将“国产第二家”视为关键卡位点,正如某券商报告所言:“在专科药市场,速度比完美更重要”。
未来两年,随着泊沙康唑专利悬崖的深化和更多本土企业的入局,这场围绕8亿市场的剂型争夺战或将迎来更激烈的洗牌。而对于倍特药业而言,能否将产品线优势转化为实际市场份额,既取决于审批进度与产能准备,更考验其面对集采时的定价策略与渠道渗透能力。在抗真菌这个兼具临床价值与商业潜力的领域,每一次剂型突破都可能成为改变行业格局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