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内惟一涵盖消化外科各领域的高水平专业期刊。该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 IPD)、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等收录。办刊宗旨:传播国内外消化外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经验,立志成为联系国内外消化外科同道的纽带,推动我国消化外科学的发展。办刊方针:着重提高,兼顾普及。学术内容:涵盖消化外科各领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脾及其相关的血管、内镜、介入治疗、外科营养支持等研究。
国产长效生长激素改写15万患儿命运
时间:2025-08-06 10:41:57
在生物医药领域,每一次技术突破的背后,往往是无数患者等待被治愈的渴望。2014年,一款国产自研的“全球首创”生物药——长效生长激素的诞生,彻底改变了矮小症患者的治疗模式。这款采用独特PEG化技术的药物,不仅将注射频率从每天1次降至每周1次,更以10年超15万例的临床验证,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安全壁垒。
长效释放:从“每日打卡”到“周末轻松记”
传统短效生长激素需要每日注射,如同让患儿每天背负“定时闹钟”的压力。而长效剂型通过PEG修饰技术,让药物在体内缓慢释放,血药浓度波动曲线更接近人体自然脉冲分泌模式。这就像把365次频繁敲门的邮差,换成了52次准时送达的智能快递柜——既稳定维持疗效,又显著降低因频繁注射导致的局部红肿、硬结等反应。临床试验显示,278例受试者中抗体检出率为0%,2000余例IV期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其免疫原性极低的特点。
低副作用:60年安全基石的再升级
生长激素的临床应用已有超60年历史,全球KIGS数据库追踪30年的数据显示,总体不良反应率仅3.1%,且多为轻微一过性反应。长效剂型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PEG化技术如同给药物穿上“隐形斗篷”,既能躲避免疫系统误伤,又不会增加恶性肿瘤或糖代谢异常风险。北京儿童医院、复旦儿科等83家顶尖医院的联合研究证实,即使最长用药4年的患儿,骨龄进展与生理发育仍保持同步。
高效稳定:从“过山车”到“高铁轨道”
短效制剂的血药浓度常呈现“峰谷式”波动,就像忽高忽低的过山车,可能影响治疗效果。而长效生长激素通过稳定的药物释放,构建起“高铁轨道”般的平顺曲线。实际临床观察发现,其促身高增长效果不逊于短效制剂,部分病例甚至呈现更优趋势。更值得注意的是,年注射次数锐减至52次,使针头断裂风险降低80%以上,这对需要长期治疗的儿童而言,无异于卸下了“心理包袱”。
十年间,这款药物已惠及超15万中国患儿,相当于填满150个标准小学的学生总量。其安全性的验证不仅来自实验室数据,更体现在那些曾躲在父亲身后的孩子,如今能自信挺直腰板的故事里。正如研发者王俊才所言:“技术的终极目标,是让治疗无声融入生活。”当每周一次的注射不再成为负担,当生长曲线稳步追赶正常轨迹,这款“全球首创”背后的安全哲学,正重新定义着生物制药的伦理高度。